宝宝出现分离焦虑,妈妈做好这2点,孩子就不会撕心裂肺
时间:2019-07-30 来源:www.artfound.net
分离焦虑,这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几乎每个宝宝都会存在。一般来说,宝宝的分离焦虑出现的平均年龄在1岁左右。
随着宝宝在慢慢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发展,一岁左右的宝宝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了。这个时期的宝宝,他们还停留在“母婴共生”的阶段,他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是不能分开的,如果分开了,就见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宝宝的这种思维会导致他没有安全感,一旦和妈妈分离,他就会哭得撕心裂肺。
虽然我们说分离焦虑是宝宝成长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宝宝的情绪因为分离波动较大的话也是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大人的心情和感受。如此一来,减少宝宝的分离焦虑就是有必要的了。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进行。
首先,做好分离缓冲。
在分离前,给宝宝“预热”,告诉宝宝你将要离开一会儿去做什么,做完事情之后就会马上回来,让宝宝有心理准备。
妈妈和宝宝分离的时候,一定不要表现得十分不舍,更不要连连回头看宝宝,这样的行为会让宝宝觉得妈妈对自己的不舍,仿佛是在告诉宝宝快点留住妈妈。
然后,巩固宝宝内心的安全感。
妈妈离开,宝宝哭闹,是因为妈妈离开让宝宝没有安全感导致的。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在妈妈离开时,有些宝宝会哭闹,但是哭闹的时间不长,妈妈给宝宝解释一下就好了。这样的宝宝,一般安全感建立的比较好。
心理学认为,0~2岁的宝宝需要有规律的满足和舒适的照料。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宝宝就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产生信任感,也就对妈妈的离开不会感到痛苦万分。
宝宝出生后,不仅要满足他生理上的需要,还要注意培养他健全的人格,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